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能源規劃
城市能源規劃及其發展戰略研究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0-28 15:16:05瀏覽次數:1511
城市( 包括城鎮地區) 是國家經濟的重要載體,同時又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能源供應集中的區域生態系統。隨著現代城市化演進過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系統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生態單位之一。能源作為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一個主導性要素,其在城市中的流動過程是以各類能源的消耗與轉化為主要特征的。
城市能源問題是關系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問題。城市能源結構具有時代特征,是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一種要素。城市能源的合理規劃與優化配置是解決城市快速發展與能源短缺矛盾,協調城市化進程與能源資源合理利用的關鍵。城市能源的研究不僅有利于保障城市能源供應,更重要的是要在城市發展模式、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建設過程以及城市居民的用能行為中逐步促進能源使用方式的根本性改變。因此,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能源研究不僅是一個物質系統研究的過程,也包括能源知識、能源觀念、能源政策以及城市能源戰略的長遠和根本目標。制定、實施科學合理的城市能源規劃,實現城市能源的生態化、節約化和可再生化,是關系到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題。
1 國內外發展動態
1.1 國內發展動態
目前,我國對城市能源發展的研究主要從兩個層面上開展:一是宏觀的能源規劃,強調能源供需總量平衡,缺乏具體技術支持,與城市規劃存在一定的脫節,因而無法形成具體實施方案,可操作性差;二是能源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在我國城市規劃體系中主要包括電力規劃、熱力規劃和燃氣規劃三方面內容,這些專項規劃由于各專業相互之間缺乏協調,使得規劃方案有專業局限性,得不到客觀的整體能源解決方案。這兩種現有規劃方法在解決城市能源問題中,存在著先天的缺陷,難以適應當前錯綜復雜的城市能源現狀,獲得更為科學合理的城市能源解決方案。另外,還有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動態。
1.1.1 改善城市大環境,促進城市綜合節能的研究改善城市大環境,促進綜合節能是關鍵。
此外,增加城市的植被覆蓋率,尤其是三維綠量和屋頂綠化,將城市森林建設納入到城市規劃的考慮范疇中,在城市市域乃至更大的范圍中,考慮大氣污染物的治理以及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對于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節約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1.1.2 城市規劃推行生態設計的研究
城市規劃中推行生態設計是節能與城市規劃結合的重要方面。生態設計對于節約能源具有重要的作用。楊經文在《設計的生態( 綠色) 方法( 摘要)》中指出,生態設計的要點之一,就是要盡量全面地確保一個設計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圈內的不可再生能源產生最小的系統影響( 或者產生量大的有益影響)。生態設計的最低目標,是在目前的技術水平條件下設計一種物質和能源消耗較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也稱為“低度生活方式”。城市規劃推行生態設計在城市形態方面,應強調城市的緊湊發展和適度發展;在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方面,應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城市形態越緊湊,公共交通越發達,城市能耗就越低,這已經被不少研究與實踐所證明。
1.2.國外發展動態
1.2.1 城市規劃和建設與節能相結合。
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確立至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世界能源供應與生態環境正在面臨危機的嚴峻事實。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中心,也是生態污染嚴重的地區,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選擇城市生活,使全球能源環境壓力驟增。
可持續城市(Sustainable Cities)與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一致的,就是指要協調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與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具體的說就是要對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等城市基本要素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各基本要素間的相互作用,預測未來的變化,使它們之間相互協調,處于可持續發展的動態平衡之中。
國外先進城市將節能與城市規劃等加以結合,他們所采取的節能措施或有利于節能的規劃策略包括:
① 將城市發展與節能結合,堅持走緊湊型城市化道路。
② 將城鎮體系的空間結構與節能結合。國外認為,大城市與超大城市要有合理的空間結構。
人口在200 萬以上的城市都應采取有機疏散的發展模式,不能“攤大餅”,否則,將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
③ 將城市土地使用方式與節能結合,強調土地使用功能的適當混合。居住地與工作場所之間的距離應盡可能接近,避免出現工作區與居住區明顯分區的現象,以減少交通量和能源消耗。
1.2.2 開辟新能源與治理城市污染相結合
城市生產生活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消解城市大量的廢棄物既是解決城市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解決城市能源的一個重要途徑。國外發達國家的城市都將城市垃圾發電作為重要的能源來源之一。日本垃圾焚燒處理總量達全國城市垃圾總量的87%(2002 年)。265 多萬人口的大阪市建有10 個垃圾焚燒廠,幾乎對全部應焚燒的垃圾都進行了處理。瑞士、新加坡等國家垃圾焚燒發電普及率也均達80% 以上。
1.2.3 推行節能城市計劃
2001 年,日本東京提出把東京建成一座“節能型城市”的計劃。東京節能城市的建設,一是確定目標,二是制定比較明確的措施,三是資金補貼措施和融資辦法。其節能目標是,2010 年的總能耗比1996 年的能耗降低1% 左右。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三個要點:
① 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努力提高全體居民的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采取自覺的節能行動。
建筑與交通部門應率先垂范;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減少使用私人轎車。
2 城市能源規劃原則
注重城市能源系統可持續性的同時,就是要有區域優化意識。城市中心不只是辦公樓密集的地方,也應當是人們生活、工作和娛樂的地方。城市領導者的目標應該是: 使城市更富活力、更適于居住。在具體操作上,提高能效是實現能源發揮最大作用的重要途徑。應盡可能減少不合理的能源需求,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以較少的資源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能源服務。以下是城市能源規劃的基本原則。
我國目前城鎮民用建筑(非工業建筑)運行耗電占我國總發電量的22%~ 24%,北方地區城鎮供暖消耗的燃煤占我國發電用煤量的15% ~ 18%,建筑消耗的能源占全國商品能源的21% ~ 24%。這些數值都僅為建筑運行所消耗的能源,不包括建筑材料制造用能及建筑施工過程消耗。目前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總能耗的1/3 左右。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占GDP 比例的加大以及制造業結構的調整,建筑能耗的比例將繼續提高,最終接近發達國家目前的33% 的水平。
根據近30 年來能源界的研究和實踐,目前普遍認為建筑節能是各種節能途徑中潛力最大、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緩解能源緊張、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不足這對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過程中。
為適應城鎮人口飛速增長的需求和繼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到2020 年前我國每年城鎮新建建筑的問題將持續保持在10 億m?/a 左右,到2020 年新增城鎮民用建筑面積將為100 ~ 150億m2。
2.2 城市規劃中能源規劃及其指標體系的優化
今后我國的城市發展模式和城市規劃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源供給和能源使用方式的影響和制約,節約能源能等可持續發展設計策略今后將成為城市規劃發展創新的一個主要方向。城市能源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基礎上,對城市能源系統進行素描,需要由多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指標按一定的結構層次組合在一起,而目前單純針對能源問題的指標體系的研究還較少,更缺乏針對城市能源系統的指標體系,所以形成一套合理準確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3 城市能源規劃目標
3.1 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
我國學者莊貴陽認為,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目標是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即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實施一場能源革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減緩氣候變化,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在不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清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嚴格限制未洗選原煤的直接燃燒,提高優質能源應用比例,強調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利用,規定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使用比例。與緊湊開發結合,提倡集中供熱制冷,盡量減少將電能轉化成熱能等高位能源向低位能源轉化的能源利用方式。與建筑設計和材料技術革新,促進降低能源消耗。在能源供給上選擇雙氣源雙電源的模式,并優先利用本地能源,提高能源自給率,保證在出現事故和外界供給波動時,降低城市能源安全風險。
對于燃氣供應,應調整燃氣供需平衡,選取比較節能的儲氣方式,合理配置管網壓力,推廣節能燃器具的使用。對于熱力供應,應通過綠色建筑節能措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的結合降低城市區域內的熱負荷,提高熱源的熱效率,選擇合理的供熱參數,減少管網的漏失和熱損,對于供電系統,應設法降低電網電路和變壓器的線損,減少電能浪費。
3.2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城市作為社會生產力高度集聚的一種空間組合形態,對整個社會的能源生產、供給及需求狀況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城市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反過來,友好的城市環境又需要能源的清潔利用。
城市能源,主要是指在城市地區生產和消費的能源。城市能耗生產和能源消費同樣重要,在一些化石燃料資源豐富的城市還將能源生產作為支柱產業,本文側重于能源消費。城市能源消費指城市中各行各業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宏觀各產業的能源消費量(第一產業、工業、建筑業和第三產業)、城鄉居民生活用能、能源加工轉換過程消耗量及能源傳輸過程消耗量,對工業用能做重點研究,可以探求產業結構及能源效率對城市能源消費的重要影響。
4 城市能源規劃的問題
4.1 城市能源戰略:一個需要綜合統籌的問題
隨著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轉型以及能源的供應和使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影響的逐步加深,制定與實施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就不再是某一部門、某一行業所要面對的問題,而是從國家到地方、從工業生產到人民生活,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重大戰略問題。
4.2 城市能源戰略與城市規劃的關系
城市能源規劃思想里應導入經濟、社會、生態的因素,按符合生態要求的原則進行城市規劃,是一個多目標、多價值的決策過程,是一個以整體的、系統的觀點來規劃城市能源體系健康穩定發展思想。能源規劃主要是一個部門區域行業規劃,而非綜合性的戰略規劃。并且較少與城市規劃政策、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其它層次的城市規劃相結合。而在能源短缺問題凸現以前,以“發展為導向”的我國城市規劃更少顧及能源供應與能源使用方式對城市規劃的制約和影響。城市規劃政策和城市規劃較少反映國家能源戰略目標和要求,也較少將節能和減少城市用能污染等目標貫徹到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之中,城市規劃創新較少反映城市節能的訴求。
4.3 城市能源消費的區域性差異大
城市能源生產和消費呈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特征,與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相一致: 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城市人均能源消費且明顯高于欠發達地區的城市。從能源品種看,廣東、福建等沿海城市的優質能源比重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西部和北部地區的城市煤炭消費比例較高。核電在廣東和浙江均有較快發展,但所占城市能源消費比例非常有限。西南地區一些城市水電的比例較高。
另一方面,用于城市居民炊事和熱水的燃氣耗熱值很小。由人均家庭耗熱量( 炊事與熱水) 分析可知,雖然受到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也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一般而言,人均收入越高,人均耗熱量也越多,反之亦然。
5 城市能源指標體系
5.1 建立中國城市能源指標體系
指標是反映系統要素或現象的數量概念和具體數值。為了能夠真實、全面地勾畫出城市能源系統的狀態和特點,發現問題所在,進而提出解決的方案或努力方向,城市能源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應具有狀態標識性、診斷性和治療性。
城市規劃是對城市各類組成要素的空間安排,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基于各類實證研究,評價一個城市是否可持續發展,一般集中在對于城市形態或城市各類指標的評價上,目標包括以下五方面: 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社會公正(Social Equaity)、環境保護(EnvironmentProtection)、制度可持續(Sustainable Institution)和財政可持續(Sustainable Finance),即三個E、一個I 和一個F。
物質形態是城市在空間上的直觀表達,指標體系則是以數據的形式反映城市。當人們難以通過城市形態來評判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狀況時,指標體系就相對易于操作一些。
在區域層面,對未來可持續的社會城市區域有四個轉變目標及相應的指標內容。①自然資源:
增加生物多樣性;大幅度增加城鄉植物量;尋找地下水和優質表層土地消耗的替代方法;鼓勵大量使用可再生資源。②土地利用和交通:縮短日長通勤出行距離;大幅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平衡公交運量,以最小化燃油消耗;非特殊性食品、貨物和服務的地方性自給自足;公交導向的集中式開發。③能源:大量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如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更好地使用絕緣材料;建筑形式與布局更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④污染和廢氣物: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通過綜合手段改善空氣、水體和土壤的質量;減少廢棄物的總量;大幅度增加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大量再利用。
在城市層面,包括人格尊重、社區教育和公眾參與、住房、開敞空間和土地利用、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環境和公眾健康、資源保存等8個目標,通過指標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程進行評價。
在城市功能層面,居住、就業、交通是城市中的一些主要活動。土地利用著重于土地的經濟性、災害多發地段回避開發、海岸和港口的保護等。居住和就業引發最基本日常通勤交通。小汽車出行較大運量公共交通而言,普遍被認為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并對環境、社會造成沖擊的。交通是能源的主要消耗方,推動全球原油需求量的增加。故交通能耗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自然資源的消減、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
5.2 計算方法
由于城市化中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增量消費
的依賴較強,城市發展受到資源供應與消費能力的制約,由此可以得出能源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定量判斷。在建立城市能源指標體系時,資源(Y),用來表示城市發展的保持與增長,如果按平均值來計算,它需要一個人口參量(E)的增加來表示對資源的分配,那么這個關系表示為:
(1)如果 表示人口增長率,則這個關系可以衍生為下式。
(2)這種一般模式的計算反映了人口增長的特征。如果將基本參量合理的代入,這個公式就可引申為公式。
(3)當 時,這個結果可以簡化成一個指數: 。 時導致了S 形曲線的增長,當 時增長達到了最大值,隨著人口參量的進入,有限承載力成為公式 。
當考慮到創新力和財富量做為該解決方案的驅動力時,即時,如果 , 導致公式(2)以指數形式無限增長,最終導致無限的人口在有限的時間內的變化,即公式。
(4)羅馬俱樂部發表的第一份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是一本上世紀七十年代問世伊始就曾引起過巨大反響的悲觀派的代表作。該書我們:人口、糧食生產、工業化、污染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消耗還在繼續增長,每年它們以數學家稱為指數增長的模式增長著。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類活動,從化肥的施用到城市的擴大,都可以用指數增長曲線。值得一提的是16 世紀以來,世界人口表現為指數增長,所以一些學者稱為人口爆炸。
城市能源規劃有助于調整我國城市能源結構,使其向高效化發展,降低能源單耗,提高高能耗產業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結合城市能源現狀和未來發展,優化城市能源系統配置,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能源節約和經濟性等方面綜合評價,提出城市能源發展的解決方案。在城市能源安全方面可以防止自然災害的影響,也可以預防不可意料的人為災害。有利于減少室內空氣污染和城市大氣污染。
推進城市能源可持續發展可以大有作為。如分析城市能源的結構與城市環境質量的關系,找出城市能源問題的關鍵所在;分析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效益與能源利用的關系;將節能與改善城市能源結構相結合,將節能與資源節約相結合;建立城市節能型產業,使之成為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改善城市大環境,制定與節能相匹配的城市建設標準,促進城市綜合節能;將開辟新能源與治理城市污染相結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等。
上一篇 > 城市能源規劃及其投資決策選擇的若干問題
下一篇 > 城市節能前提:能源規劃必不可少